文/金 颛
2016年,西矿财务公司积极响应青海银监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青海银行业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财务公司“强化服务、严控风险、金融创新、统筹发展”的16字经营方针,实现了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境外子公司人民币资金的归集,标志着西矿财务公司成功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这也是青海省首家跨境人民币资金实现归集,在青海省金融单位中开创了先河,推动了全省金融创新、跨境业务的突破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西矿财务公司作为青海省唯一一家财务公司,主要负责西矿集团内部的资金归集、调拨,目前已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架构,基本实现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有效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率,降低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其母公司西矿集团于2005年在境外设立第一家子公司,是青海省内第一批“走出去”的单位集团之一。经过十二年的发展,至今在境外已经拥有8家全资子公司和1家控股子公司,涉及金属贸易、进出口、矿权投资等领域。2016年上半年西矿集团境外销售收入高达70亿元,占西矿集团总收入的39%。
随着规模不断壮大,境内成员公司与境外成员公司涉及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大幅增长。境外成员公司与境内成员公司产生了较大量的跨境人民币收付汇业务,但与此同时,境内外资金使用时间不平衡,流通渠道不畅通,银行操作不同步等问题也日渐增多,影响了集团整体的资金规划。为提高人民币资金使用汇率,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实现西矿集团资金计划和结算运营统一集中管理,同时也为了监控境外资金收支,控制资金风险,西矿集团委托西矿财务公司作为主办单位建设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是指跨国单位集团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需要,在境内外非金融成员单位之间开展的跨境人民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属于单位集团内部的经营性融资活动。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自2016年年初在西矿集团公司、西矿香港公司和西矿财务公司三方共同启动下,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主办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的全力推动下,于2016年3月14日取得人民银行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备案通知书。3月25日,西矿集团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及跨境业务协议,标志着西矿财务公司作为主办单位的跨境双向资金池正式打通。初期纳入跨境双向资金池的单位,包括境内成员单位28家,境外成员单位3家,产业涉及西矿集团旗下有色金属矿山、冶炼、盐湖化工、能源、贸易等多个行业,净流入额额度上限为31亿元人民币。
随着跨境资金池通道的打通和业务的理顺,4月8日,西矿财务公司成功实现了中国西部矿业(香港)有限公司600万人民币资金从境外到境内的归集。6月中旬开始,西矿财务公司跨境归集业务逐步做大,截至7月31日,西矿财务公司累计归集境外资金人民币6.4亿元。
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的开展,对西矿集团打通境内外资金通道,加强境外资金管控,提高西矿集团整体资金收益水平和配置效率产生深远的意义。一是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归集西矿集团境内外成员单位的闲置资金、沉淀资金,可提升集团整体竞争优势和信用等级,增大集团授信额度。这既能增强对外筹资议价能力,降低融资成本,又有力支持了集团内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人民币资金池统筹了境内外成员单位的人民币资金,可有效解决境内外单位之间资金供求不平衡问题,打通了境内外资金流通渠道,便于西矿集团对成员单位资源进行整合;三是可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核心,而资金管理又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否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关系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将集团境内外单位人民币资金集中,可提高集团成员单位人民币资金收支透明度,控制并降低成员单位可能发生的资金风险,监控成员单位经营活动,规范其资金管理行为,有利于强化集团资金监管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确保资金运营安全,避免成员单位为了局部利益而损害集团整体利益。
下一步,西矿财务公司将在合理利用跨境双向资金池平台的基础上,开创跨境融资新局面,并在时机合适时,向主管机关申请设立跨境双向外币资金池,不断推动业务创新发展。
来源:《青海日报》2016年9月14日第9版 链接:http://epaper.tibet3.com/qhrb/html/2016-09/14/content_349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