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记者 吴昊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永利带了两份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尽快解决自然保护区矿权退出补偿问题;二是关于在全国推广镁阻燃材料应用的建议。
在张永利看来,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关系到全国十几亿人口的用水安全及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省时提出了“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要求,明确了青海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为了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号召,青海省开展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性工程。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后,对保护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大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也尤为重要。”张永利说,“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内矿权退出的补偿问题,也急需尽快解决。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矿山企业的现实困难问题,也有利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青海省共退出48宗矿业权,其中勘探权44宗、采矿权4宗,涉及矿业开发成本高达40亿元。
在谈到镁时,张永利表示,我国是镁资源大国,青海省有着丰富的盐湖镁资源,总储量达60.5亿吨,居全国之冠,但在资源开发上却还存在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产品品质低、环境污染等问题。张永利建议国家关注镁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利用青海盐湖镁资源发展金属镁与非金属镁质材料,在青海海西地区建设金属镁与非金属镁质材料大规模产业集群,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镁材料基地;提升盐湖镁资源生产技术水平,加大研发力度,支持建设盐湖镁资源化工功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家盐湖镁资源化工功能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张永利告诉记者,今年他关注的重点是推进西部转型发展,这也是西部矿业近几年来一直坚持在做和不断取得成效的事情。张永利介绍,通过不断探索,西部矿业走出了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绿色发展之路和转型发展之路,将青海省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新动能,摆脱了多年亏损,实现了2016年至2017年,公司100多项生产经营指标创下历史新纪录,连续两年实现盈利,职工收入不断增长。
对于西部矿业的绿色发展之路,张永利总结为3条经验。
一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西部矿业秉持把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开发理念。“将有色资源和生态资源同等看待,两个资源同时在开发。一方面,我们不能守着金山银山不开发,只要条件允许,在科学开发、安全环保的前提下进行大力开发;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的开发是西部矿业集团战略性转型的需要,两手都要加快发展。”张永利说。
二是在矿产勘查开采阶段,加大投入,打造绿色矿山。西部矿业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超前规划、超前投入,完全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自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环保督查中得到认可。“矿山开发不是要效益最大化,而是综合效益最大化,综合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生态效益。超前规划和超前投入是西部矿业集团的经验。”张永利认为,新形势下,矿业开发一定要有把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的理念和决心,国家允许开发的资源要合理开发、科学开发,以长期的资金投入保证资源最大限度地不被破坏。在他看来,矿业企业需要把自己当成百年企业来进行资源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地追求当年开发当年见效,否则很难建成真正的绿色矿山。
三是在选矿阶段转型升级,打造智慧矿山。西部矿业近几年完成了设备转型升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能的传统设备,配备新的环保设施;实现低碳冶炼、绿色冶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做到限制排放和零排放。
在采访中,张永利对矿业前景也进行了展望。他表示,矿产品的价格还是与供求关系有关。去年铁矿石价格小幅度回暖,但从长远上看,国内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铁矿石的价格也有望上涨;有色方面,国内一直供小于求,尤其是铜矿,我国铜矿资源储藏相对匮乏,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市场,大部分的铜精矿依赖进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强,所以价格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
(原文刊发于2018年3月16日《中国矿业报》第二版)